从12月1日起,三元、光明等我国多家乳企将再次上调乳制品价格,涨幅在8%左右。乳业相关人员表示:现在正是进入到奶牛产奶量的淡季,加上饲料价格上涨等各种因素,都造成了原奶供应量偏低。
虽然说大家都希望能够喝上价格便宜的奶,但按照有关乳企所说,现在成本大幅上涨,如此倒也不能让乳企亏本运行。而且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有自主决定价格的权力,有些人连星巴克的高价都能接受,又为什么不能接受乳制品涨价。但是静下心来,观望这次乳制品涨价,还是有些“看不懂”。
按照有关乳企所说,进入冬天了,奶产奶量下降了,饲料价格上涨了,由此带动乳制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了。好吧,冬天产奶量下降了。但“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那到了春天,产奶量上升了,是不是价格就会调回来?可是我们明明看到,不管哪一产品,只要价格上去了,就很少再有回来那一天。
对“成本说”姑且听之。但一个常识是,企业不同,管理水平不同、生产水平不同、研发水平不同,这就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不同、产品价格不同。换句说话,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即使原材料普遍上涨了,但具体到不同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会不同,面临的市场实际不同,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应提价;即使提价,在时间和幅度上也应该有所不同。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多家奶企心有灵犀地提高了价格。而且,这次涨价具体到不同产品,虽然有的做了小幅度的调整,有的调整幅度大一些,但是加权平均的涨幅基本都在8%左右。这有点不可思议,这些不同的企业在管理、生产、研发上,以及面临的成本压力和身处的市场环境上,难道大同小异?又或者说,这些企业通过另外一些方法,在涨价时达成了共识?否则,不足以解释涨价的不约而同。
经济学教材告诉我们,对于企业来说,涨价是一把利刃,一旦操之不当,就可能让自己万劫不复。这是因为,企业之间是存在竞争的,当市场形成充分竞争关系时,你涨价别人不涨,就很可能影响到市场地位,甚至让自己坐上“过山车”。可在乳制品身上,根本就看不到这种市场顾虑。这几年,国内乳制品经过几轮涨价,几乎每次涨价都是一起涨,而且几乎都是同一幅度涨。就拿今年来说,年初,我国乳制品行业就曾进行过一次全行业提价。
还让人看不懂的是,就在国内乳制品涨价的同时,这两天,部分进口牛奶却在搞促销活动,借机拓展国内市场。有专家表示,“国内牛奶价格不会持续涨下去,随着国内养殖奶牛的不断完善,未来价格会有下降的可能。”降得回来吗?市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恐怕也没有几个人再有降回来的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