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马上”漫画好像一夜间走红了网络:“马上有车”、“马上放假”、“马上有对象”、“马上有钱”……这让人们对马年有了更多的期盼,也让2014年的春节比往年多了几分喜气。
“马上好起来”的还有中国乳业,经过2013年一整年的调整与变革,中国乳业已然蓝图可瞻——
中欧两重天 国内奶农欢喜过大年
过去的一年多里,整个欧洲的奶农都在为奶价过低而焦虑暴躁,2012年末,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来自欧洲多个国家的约2000名奶农驾驶近千辆拖拉机举行抗议,向欧洲议会与警察喷射了大批牛奶。2013年6月,数千名来自欧洲各国的奶农聚集在总理府外举行示威活动,要求德国保持在欧洲范围内使用牛奶生产配额。根据规划,这一配额将在2015年正式取消,届时奶农们面对的也许是生产量过剩、奶价暴跌甚至牛仔价格的暴跌。相比之下,来自中国内蒙古的奶农老王,这个马年的春节要好过得多,罕见的高奶价让他在2013年成为红人。“一天甭说别的,打电话抢奶的就得有二十多个。”老王满脸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作为管理着4个牧场、2200多头奶牛的合作社负责人,老王突然就成了各大奶企的“香饽饽”。
而随着乳业新政的逐渐落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老王对2014年又有了新的美好憧憬。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伊利等大型乳企纷纷走上了提高单产能力、集约化经营的发展之路,这也将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一大捷径;而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建立与兴起,也将为老王这样的家庭牧场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或许未来,“奶农”两个字在中国可能将成为历史,而像老王这样管理千头以上大牧场的人或将被赋予一个新的名称——牧场主。当讲到有些同行退出奶牛养殖,老王说,奶牛自然淘汰的现象是肯定有的,关键是要保证质量,稳步发展,好奶源的市场需求依然很大。“我踅摸着,以后能进伊利的自建牧场上班。”老王露出憨憨的笑。 需求持续旺盛 选择空间海阔凭鱼跃 而随着春节的临近,在终端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则出现了陡然暴增。“1月份牛奶的销售量比去年底翻了两倍多。”来自北京家乐福超市的一名员工表示,“相比往年,今年春节高端牛奶卖得特别好,尤其是像伊利的金典、儿童QQ星这种热门产品。” 过去20年间,中国乳制品的销售量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13年中国液态乳制品需求量比2009年激增40%以上,从约250亿升增长到约350亿升。据研究和信息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的牛奶需求量将超过供应量,国内零售及非零售渠道的牛奶需求量从2012年到2017年将增加8.2%。供不应求背后透露出的是行业积极的一面:消费能力持续增长,正推动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乳业增长最迅速的市场之一,而以伊利为首的中国乳企,则通过不断研发与推出高端产品,来顺应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