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X213px

中外品牌奶粉首度“平分秋色” 市场变数仍大

来源(和讯网) 作者(佚名) 阅读()2014年2月12日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品牌奶粉市场份额被挤压,主要与2013年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以及恒天然乳清蛋白粉乌龙事件的负面冲击有关。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研究员宋亮透露,“去年的恒天然乌龙事件造成多美滋损失超过20多亿元,多美滋在中国市场要实现恢复至少需要2~3年时间,另外目前达能已终止与恒天然的合作,这也对多美滋和可瑞康等品牌原料采购产生影响。”

  记者了解得知,为了抢占中国市场,不少洋奶粉开始大走“基层路线”。在上周举办的新西兰原装进口奶粉诗妙健新品发布会上,新西兰全接触总经理李少卫告诉本报记者,与其他多个洋奶粉主攻一线城市不同,该品牌会深入二、三线城市发展,通过母婴专卖店等渠道,与中洋品牌“贴身肉搏”。

  与表现“不淡定”的洋奶粉相比,国产奶粉近来倒颇为热闹。自2013年底一系列的乳业新规发布后,国内的奶粉企业便开始大动干戈,纷纷搞起兼并来。圣元、合生元等多家乳企都曾宣布收购同行业内企业。日前,飞鹤乳业宣布全面收购吉林艾倍特乳业,成为2014年国内首桩乳企并购案。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业内的并购重组案例将会继续增多。   市场走访

  今年囤货现象不明显

  以往一到年底,便是婴幼儿奶粉的销售旺季,不少妈妈会趁年末打折促销一次性购买多罐奶粉。不过,记者发现今冬奶粉市场却一反常态,时至腊月却依然销售平平,囤货现象也难觅踪迹。

  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市内多家母婴用品专卖店和大型商超的奶粉专区发现,与货架上显眼的促销黄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奶粉几乎无人问津的冷清气氛。在知名连锁母婴用品专卖店越秀区某分店的奶粉专区入口,摆放着一架帅气的儿童用小自行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只要一次性购买五罐某品牌奶粉,即可得到这架小车。但记者观察到,前来询问的消费者并不多,多数人只是在促销牌前看两眼便离开。在记者逗留该店的一小时内,未有一人购买两罐以上奶粉。

  “经过去年的外资奶粉风波,父母们看待洋奶粉会更加客观冷静,不再盲目追捧。再加上虽然冬季宝宝食量会稍有增加,但我们都会教育家长循序渐进增加奶粉量,不用递增太多,所以囤货情况相信有所减少。”广州女子医院营养师张照这样解读今冬市场平淡现象。
1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