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X213px

进口婴幼儿乳粉准入受限 消费者仍难做“得利渔翁”

来源(和讯网) 作者(佚名) 阅读()2014年5月21日

  直到2013年,国家发改委开出的天价罚单以及随后相关部门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婴幼儿乳粉生产、经营规定,给不断狂奔的“洋奶粉”拴了缰绳。

  “今年3月份,多美滋宣布新品降价。这或许意味着洋奶粉在中国市场双向调价的时代已经到来。”荷兰合作银行食品及农业研究部总监陈炜认为,未来不论对外资还是国资,都面临较长的拉锯战。

  “但总体而言,洋奶粉或者还会占据上风。”宋亮认为,目前国内奶粉市场上,消费者的信心还没有完全倾向国产品牌。AC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国产奶粉品牌和洋奶粉品牌依然呈现胶着竞争状态,国内厂商市场份额占46%,境外厂商占据54%。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限入令”对外资杂品牌的打压非常明显,但国内消费者习惯的主流“洋奶粉”还是会受其利好。

  消费者仍难做“渔翁”

  另一方面,在外资和国货的市场争夺中,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渔翁得利”。

  陈炜说,一直以来洋奶粉在中国定价往往参照“奢侈品”的定价方式:维持较高市场价格以维护品牌高端高质的形象。而多个国产品牌也受“耳濡目染”,打着“进口奶源”或者“高价等于高质”的旗号跟风提价或者聚焦高端高价乳粉。加上近年国内原奶成本不断攀升的推动,国产奶粉价格也在渐渐走高。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前2周,国内品牌平均价格为159.67元/千克,同比上涨3.12%。

  除了定价战、品牌战,婴幼儿乳粉还陷入了“功能战”——所谓配方的微调能带来“开发智力”“转奶期短”等功能性的特点,成为母婴店、大型商超向妈妈们推荐品牌、强调高价物有所值的理由。

  “每次去母婴店,都遇推销换奶粉,拗口的营养成分都说得天花乱坠,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上海妈妈李婧说。

  “作为市场竞争的根本,消费者更看重的其实是质量安全和价格合理。”陈炜说,“在奶粉市场上很难说是外资好还是国产好,但都不能脱离物有所值的实质,更不能忽略食品安全。尤其对于国内乳企,只能不断提高养牛技术,降低成本、完善工艺,才能生产出能让消费者认为不奢侈的好奶粉。”

1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