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来自欧盟的消息打破了乳品行业的平静:推行31年的“牛奶生产配额制”画上句号,欧盟乳品今后将根据产能、市场等自由发展。无疑,乳品需求巨大的中国市场将被视为第一目标,这意味着未来或将有大量新增进口乳品,以优惠的价格涌入国内。“狼”来了,如何应对?商报记者走访市场获悉,面对即将到来的冲击,乳企正在密切观望,有些开始积极采取行动,通过推出新品、扩大产量等抢占市场。
市场反应:
国内品牌优惠多,进口奶显冷清
昨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超市看到,诸多促销优惠活动正在液态奶区轮番进行。买两提送一提、买一提立减7元、买儿童奶送杯子等。相比之下,进口乳品区则略显冷清,降价促销活动寥寥无几,商品品类也远不如国产品牌丰富。
据蒙牛乳业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公司正在“静观其变”,暂无调整策略。另一不愿透露品牌的乳企负责人则认为,该政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挑战与机遇并存,利用资源成本优势、发展自身业务才是王道。
在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一方面,国内乳企在竞争中“穷则思变”,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另一方面,国内品牌牢牢控制着渠道,欧洲乳品要想大规模进驻并非能一蹴而就。“长期来看,低温化和服务将是中国乳企制胜的两大"法宝"。例如,打造专业的储、运、销冷链渠道,构建新渠道壁垒。”
乳企动作:
推出高端新品,扩大本地产量
澳洲进口燕麦、无香精无蔗糖添加、超低卡路里—4月10日,本地龙头乳企天友乳业推出的新品“天友本植工坊高纤燕麦乳”打上了这样的标记。
在发布会上,“全进口澳洲阳光燕麦”,被作为一大宣传亮点反复提起。“可以说,这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尽管也有类似的燕麦乳,但我们选用的燕麦粉源自澳洲,并搭配高品质进口脱脂奶粉,有着绝对的差异化。”天友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主打“原生、纯正、真实”牌,该产品富含天然植物膳食纤维,还含有超低卡路里,契合健康生活的市场需求。
为何定位植物蛋白饮品市场,不少人发出疑问。来自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液态奶出现“价涨量不涨”的情况,市场趋于饱和,介于“中间地带”的植物蛋白饮品或成为下一个增长点。同时,中国消费者对谷物熟悉,认为其天然、有机、健康,因此这一品类也契合了当前的消费趋势。
无独有偶,重庆另一代表乳企奶牛梦工场也在今年推出“大动作”。一个全新的乳制品加工厂项目已在巴南启动—斥资3.5亿元、10万级洁净灌装车间、6000万元“全自动中央控制室”。2016年建成后,这里将实现单厂16万吨的年产量,日处理鲜奶达450吨,领跑西南乳业市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