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即使真空保存,一罐近四年保质期的奶粉没有人敢轻易去吃。目前奶粉生产分两类:一类是一次加工成型的奶粉,把挤下来的鲜牛奶直接加工成婴幼儿奶粉,这样的奶粉标注两年保质期是没问题的。但是,目前市面上80%——90%的奶粉都为二次加工而成,首先做成大包粉或基粉,再加营养素,进行二次生产,尤其是国产奶粉中使用国外原料的这部分产品。
对于80%——90%奶粉是二次加工而成的原因,知情人士表示,如果要达到一次成型的条件,必须是奶粉的生产车间建在牧场,因为液态奶的运输成本比较高,保存期比较短,并且需要冷链配套。由于多数奶粉企业的生产车间都是建在城市,因此几乎不具备从牧场到城市加工车间运输的条件,尤其是在欧洲国家,奶牛养殖比较分散。所以绝大部分的奶粉企业都是用基粉或大包粉来生产配方奶粉,其标注的保质期要比一次成形的实际保质期的时间长很多。
专家称奶粉保质期时限存争议
王丁棉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所售奶粉,国产与国外的标注时间基本都是两年了。而早在几年前,国产的保质期标注是一年,而外资奶粉保质期是两年,后为国产奶粉不断向外资奶粉靠近,也开始标注两年。考虑到奶粉的新鲜度和氧化程度,业界专家认为一年保质期比较科学,奶粉质量也比较好,保质期到底要多长时间一直存有争议。
王丁棉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在市场上购买了九大品牌的27罐奶粉,送到第三方去检测。除了一个洋品牌的奶粉没有出现漏气和氧化的现象,其他八大品牌均有漏气和氧化的情况,氧化高的指标达到6——7,氧化程度低的也有1——2。从检测结果来看,不管是进口奶粉还是国产奶粉,相当一大部分的包装是不合格的,其中包括一两个软包装和大部分罐装。虽然一直认为罐装密封效果好,但检测结果令人吃惊。
“氧化以后很容易受潮,氧气和水粉进入之后容易成粉团,这样的奶粉很容易变质,也容易产生黄曲霉菌毒素。这也是很多奶粉接到消费者投诉的原因。氧化指标达到4——6后,四到五个月之后氧化变质就不能吃了。当时检测的所有产品均在保质期内,甚至很多产品保质期在一年内。”王丁棉说。
业内多位专家表示,大包粉生产出来后,一般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加工成婴儿奶粉。而那些超过1年以上的大包粉加工成婴儿奶粉后,由于储存时间较长,加上后期高温杀菌的影响,很多天然的成分以及生物分子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后来的婴幼儿奶粉的质量。
国际儿童食品法典委员会核心组专家丁宗一接受在记者采访时表示,奶粉标签上的营养素是按照检测的最低下限值标注的。也就是按照营养素流失的速度,保证在保质期内能够提供营养素的数值。标签上的数值是已经考虑了流失的营养素,标注的数值是流失后剩下的部分。奶粉刚生产出来营养素比较多,慢慢肯定会丢失一部分,但并不会少于标签标注的值。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