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奶粉事件促使各地整顿婴幼儿奶粉经销市场并加强对代理商的监管。
4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食药监局约谈14家婴幼儿奶粉代理商,发出警告,一旦发现有经销商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违规经销的话,可能会被取消代理奶粉品牌资格。
在4月份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以下简称“国务院食安办”)通报制售冒牌乳粉案调查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食安办督察组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二司司长马纯良表示将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销售监管。要求企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销售网络、销售渠道,特别是销售的代理商、批发商、经销商,进行全面的整顿。也就是说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要全链条的负责。
这一来自主管部门的意见也预示了婴幼儿奶粉市场将进入严管严控的时期,而各地也正在加强对婴幼儿奶粉市场的监管和整顿。据记者了解,合肥、厦门等地对假奶粉事件也展开调查。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经销商在中间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大量的假冒奶粉都是经销商利用便利条件生产的,因此,为了加强对奶粉市场的整治,经销商是重要的环节,为了整顿奶粉市场,需要对经销商加强管理。
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此提出质疑,“为什么造假者坚持一年多才被发现,此前发现多起类假事件,如美素丽儿奶粉造假事件,国家也查处了,为什么没能杜绝此类事件的重复发生。一般来说,大型商超进货管控严格,发生假货的概率相对较低,监管部门多是去这些地方监管,而一些小型孕婴品店有可能会出现假奶粉,但未见有相应的监管。”
王丁棉指出,此前多起假奶粉事件,对涉及犯罪的人惩罚较低,而造假获取的利润却非常高,导致很多人敢犯法逐利,我国的法律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加大对违法的处罚力度,让犯罪者不敢以身犯险。只要这些方面不改进,造假土壤仍然存在,较低的风险以及极高的利润必然会诱惑,必然会诱使造假者犯险。
据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几年竞争激烈,婴幼儿奶粉代理商的净利润在30%左右,而造假利润轻易可以超过100%。造假者敢于冒险。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奶业专家陈瑜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此前造假多是修改喷码,修改保质期等来造假,用低档奶粉重新装冒充高档奶粉的造假以前少见。因此没有受到重视。陈明江造假经历一年多没有被发现,不排除企业是为了防止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而采取了低调的处理方式,可能也不止这一起被发现。像某产品被曝出有造假后,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二次伤害,消费者会担心自己买的产品是假货,而选择其他商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