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我国将调降187项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而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降税商品便是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据悉此次降税政策正式实施之后,进口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的关税将从20%降为零,也就意味着国外特殊配方奶粉的定价将可能进一步降低。这无疑对国产奶粉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次国产奶粉又会被逼上绝路吗?
奶粉“恐洋症”与国产奶粉的无奈
其实此次降税的婴幼儿奶粉并非我们一般认知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而是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这种奶粉一般是给那些患有高风险过敏的宝宝,这类奶粉中部分水解配方是用来预防过敏,而深度水解和氨基酸配方,则是适用于那些有牛奶蛋白过敏症状的宝宝。
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1189亿元,其中特配奶粉市场份额约为33亿元,占比2.7%。所以说这类奶粉占整个婴幼儿奶粉市场的比例并不算太高。但这一政策对国产奶粉会有什么影响呢?
有人说,既然这些特配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不高,那显然就不足以对国产奶粉构成威胁吧?但实际上在27日,相关奶粉概念股集体大跌,A股中伊利股份(600887-CN)曾跌逾4%、贝因美(002570-CN)下跌3%;在港股中,蒙牛乳业(02319-CN)跌幅曾经高达5%。或许特配奶粉零关税这件“小事”的确不足以给国产奶粉巨大的产业和市场造成影响,但无疑所有的国产奶粉厂家现在都有一种“恐洋症”。
9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扳倒的不仅仅是一家“驰名品牌”公司,更是扳倒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如果说这些年有哪个行业过得最惨,国产奶粉一定当仁不让排第一。9年过去了,但国产奶粉似乎还未从三聚氰胺的阴影中走出来。根据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6年,国内奶粉销售额排行榜中仅有飞鹤一家国产奶粉厂商进入了前五,国人对“三聚氰胺”的负面态度依然没有较大改观,毕竟现在有些人对小孩子并不善良,父母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也无可厚非。但这也给国产奶粉厂商带来了巨大打击。
业绩不断下滑的国产奶粉企业
近日,首届婴幼儿配方奶粉创新发展论坛在石家庄召开。论坛中数据显示,农业部连续9年在全国累计抽检生鲜乳近18万次,合格率达到100%,而且目前我国奶业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史上最严”婴幼儿配方注册完成后,国产奶粉的质量也有了更高标准的保证。近日,国产奶粉的领军企业飞鹤正准备赴港IPO上市,这也说明现在的国产奶粉企业正在重拾信心,毕竟有质量才有消费者,有消费者才会有自信。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