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X213px

2017年中国乳制品消费量、进口量及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作者(佚名) 阅读()2017年3月15日

  中国国内生鲜乳价格走势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虽然每个阶段都有顶点和低点,但是人均乳制品消费的快速增长成为原奶价格上涨动力,生鲜乳价格走势整体震荡上行。中国生鲜乳价格走势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个阶段2006年6月到2009年8月,第二个阶段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第三个阶段2012年10月到2016年8月。虽然国内生鲜乳价格受到上游产业链原奶供给的收缩和扩张的影响,但是在乳制品整体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乳制品消费量(还原原奶量)从2006年的42百万吨/年增长到2016年的55百万吨/年,生鲜乳价格也从2006年的不到2元/千克上涨到2016年底3.53元/千克。

  受之前高奶价的影响,奶农在2014 年迅速补栏,牛奶产量也在2014 年和2015 年保持增长。进口大包奶粉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原奶供应过剩的局面,2013 年和2014 年全脂奶粉进口量居高不下,国外低价奶粉的竞争冲击了国内原奶的价格。而国内乳制品消费在2015 年和2016 年增速开始放缓,放缓主要是由于一二线城市乳制品消费接近饱和,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培养出来。受供给增加和需求放缓的影响,2014年后奶价开始持续性的下跌。

  由于饲料成本偏高推高了国内奶农养殖总成本,同时国内生鲜乳又受到国外低价奶粉进口的冲击而价格偏低,国内奶农整体处于接近盈亏平衡点的水平。国内牛奶价格在过去10年历次接近盈亏平衡点的时候都有反弹。2006年,在低奶价和高饲养成本的影响下,奶农大幅减少奶牛存栏量,致使奶价触底反弹。2009年,在政府政策引导、消费者信心回升和奶农减产的作用下,奶价再次反弹。在2015年和2016年,奶农不仅面对着高饲料成本对其盈利能力的挤压,也同时受到2013年和2014年大量进口的低价奶粉库存对市场上生鲜乳价格的冲击,奶农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只能通过减少牛奶产量和奶牛存栏量来维持生产。在现阶段的情况下,市场上生鲜乳的价格只比测算的总养殖成本价格高不足0.5元/千克,奶农盈利能力严重不足。

  根据原奶供需的测算可知,在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的时候,奶价处于下降周期,在供需缺口逐渐缩小的时候,奶价会不断上涨。2016 年,在供需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国内原奶价格相比2015年末并没有上涨,原因可能在于低价进口奶粉库存的积压以及国际奶价的低迷导致鲜奶价格上涨受到抑制。国际奶价目前已经开始上涨,同时预测库存奶粉2017年将会进一步降低,国内奶价的上涨大概率会在2017年开始。
1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