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发展、牦牛托管,让牧民有了更多致富可能。近年来,不少牧民从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中走出来,开办起藏家乐,并兴办集体经济发展旅游业。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在甘南州牦牛乳(曲拉)交易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甘肃、西藏、四川等地牦牛乳农产品的价格、现货供求信息、仓储物流情况等。不时有运奶车运来新鲜牦牛奶。这些牛奶将进入甘南华羚集团的生产车间,通过加工处理成为各类牦牛乳产品。其中,附加值最高的产品之一是以曲拉为原料制成的牦牛乳酪蛋白。
甘肃华羚乳品集团的检测室。资料照片
“曲拉”源自藏语译音,是新鲜牦牛奶提取酥油后剩下来的副产品,其中富含的牦牛乳酪蛋白是生产干酪素的重要原料。干酪素是重要的食品、化工原料,海内外市场需求大。
甘肃华羚乳品集团总经理敏少华介绍,企业借助科技创新,建立了技术研发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推动牦牛乳酪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如今,牦牛乳制品这一主打绿色原生态的高原特色产品备受城市消费者欢迎。
牦牛产业是甘南州的主导产业。在甘南州主要牧业县市,牦牛养殖收入占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激发牦牛产业的活力、带动更多牧民增收,当地延长产业链,拓展牦牛肉、奶、绒、革、医、美等市场品牌,大力开发市场前景广、附加值更高的牦牛肉、牦牛奶、干酪素、酪蛋白等绿色有机优质牦牛加工系列产品。
在安多牧场特产商城,牦牛肉干、牦牛肉酱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得益于绿色有机的牦牛肉品牌和持续的产品研发推广,安多集团生产的牦牛肉制品备受市场青睐。安多集团总经理助理付昌入介绍,通过分部位加工、精细处理后,甘南牦牛肉平均售价每斤能达到65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打造智慧牧场、数字工厂等实现牦牛产业化和数字化,促进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付昌入说。
除了牦牛肉、牦牛乳等传统牦牛产品外,甘南的牛绒产品也逐渐拓展出更广阔市场。回乡创业的卓玛杰瞄准了家乡甘南州夏河县的牛绒产业,2016年开办了甘南贤择藏族工艺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用纯天然的牛绒、牛毛等原材料,通过当地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藏族手工纺织工艺,制成藏毯、披肩、藏服、围巾等手工艺品。
“牛绒产品质量好、保暖性能高,虽然价格高,但在小众市场很受欢迎。”卓玛杰说,公司的牛羊绒制品车间还带动不少当地藏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加强良种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阎萍眼中,牦牛的价值不仅局限于经济收入,更是一种独特的种质资源:“在国内主流畜禽品种中,牦牛是为数不多的种质资源自主可控的畜种,对丰富生物遗传多样性及供给育种原材料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