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产业集聚度来看,目前我国合成生物相关企业大多集聚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上海(长三角)、深圳(珠三角)、天津(京津冀))等地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上海是我国合成生物产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国内首家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内首个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的诞生地,具备坚实的合成生物产业基础和全产业链生态优势。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上海发挥产业基础扎实、科研底蕴深厚、顶尖人才集聚、供应链配套齐全等优势,以合成生物技术原始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为发力点,形成了以浦东创新突破为核心,以金山和宝山制造承载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合成生物产业空间布局,全力打造高端生物制造“核爆点”。
其中,“中国第一药谷”张江具备基本齐全的合成生物学产业要素,集聚了凯赛生物、恩凯赛药、昌进生物等一批知名产品型、平台型、技术型、科研型企业,以及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高能级载体平台,可谓是“全面开花”。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张江AI制药产业服务持续外延,以及深势科技、英矽智能等AI领军企业的赋能加持,未来张江将在底层使能技术(合成生物上游)开发方面拥有更多优势。
图:张江合成生物企业云图
深圳作为国内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最为快速的城市之一,拥有国内超一半的合成生物初创企业,是全国各地争先学习考察的“明星选手”。据统计,近三年深圳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近80%都在光明区。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集聚合成生物企业116家,产业集群估值近320亿元。可以说,光明区只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就成功演绎出一条“从无到有,集聚成势”的进阶路径。
究其根本,在于光明区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重大使命,于是以全国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立为起点,重点瞄准合成生物“0-1”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1-10”中试量产环节发力,通过建设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卫光生命科学园等重大平台载体,出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以及设立全国首支合成生物产业基金等方式,成功建立起“研发-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产业培育模式。
图: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来源:深圳特区报
图:深圳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来源: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官网
图:深圳卫光科学园,来源:读创深圳
天津是我国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凭借扎实的研发基础、高端的创新平台、对口的人才供给等核心优势,持续发力合成生物应用环节。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