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X213px

“牛奶有害”不靠谱 牛奶酪蛋白不会引起糖尿病

来源(和讯网) 作者(佚名) 阅读()2013年11月8日

  传言:牛奶的酪蛋白引起糖尿病?

  真相:断章取义,严重误导

  目前有关牛奶酪蛋白致癌的言论,主要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坎贝尔教授的实验。实验指出,牛奶蛋白质降解后的某些蛋白质片段与人体自身细胞相似,可能引发个体免疫系统发生识别错误,把人体自身细胞当成外来入侵者消灭,可能导致儿童罹患I型糖尿病。

  对此,上海奶业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曾指出,人体免疫系统无法准确识别和区分食品中和人体“过于相似”的物质,“这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缺陷,仅发生在极其个别的人群里。断章取义地断定酪蛋白会引发慢性病,是严重误导。”另外,曾晶补充说,坎贝尔的实验是一个“实验条件苛刻的极端实验”,该实验没有把高纬度人群的饮食习惯、人种、遗传等因素考虑进去,因此可信度不高。

  传言:牛奶含钙不高,越喝反而越缺钙?

  真相: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有观点认为,因为喝牛奶或吃肉食,人的体液、血液变酸性,呈碱性的钙元素便从骨头里溶出来,以中和酸性;钙完成使命后,变成废物从尿道排出来,钙这样流失了。因此牛奶喝得越多,酸性体质越严重,钙流失就越厉害。

   “以上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曾晶表示,人体体液的正常pH值在7.35~7.45之间,在此范围以外则是病理状态的酸中毒或碱中毒。人体可通过呼吸系统、肾脏和3个血液缓冲对,对体液pH值的波动进行调节使其平衡。根据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可分为“成酸性食物”和“成碱性食物”,含磷、硫等元素丰富的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呈酸性,称为“成酸性食物”包括肉类;含钙、镁、钾、钠等元素丰富的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呈碱性,称为“成碱性食物”包括水果、茶、奶制品、蔬菜等。“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体内强大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成酸性食物和成碱性食物是不会影响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补钙的过程取决于钙摄入量和生物利用率。牛奶富含钙,每100毫升牛奶的平均钙含量为104毫克,而且牛奶不像其他食物中的钙那样处在“微溶或难溶”状态,牛奶中的钙离子和乳清蛋白的络合相当稳定,进入小肠后才游离出来,因此吸收利用率很高。

  小贴士:

  如何挑选乳制品?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液态奶300克,或酸奶360克,或奶粉45克。饮奶多者、中老年人、超重者、肥胖者,建议选择脱脂奶或低脂奶。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食用酸奶或低乳糖奶及奶制品。

  曾晶介绍,奶制品包括鲜奶、奶粉、酸奶、奶酪、炼奶、淡奶等,但不包括奶油、黄油和乳饮料。购买时尽量选择新鲜、正规品牌的乳制品,巴氏消毒的牛奶略优于常温下保存的乳制品。3岁内的宝宝,选择与年龄相适应的配方乳制品;出现腹泻、胃肠道功能较差的人群应回避鲜奶;奶酪能补充孩子身体发育所需的蛋白质、钙、磷等成分,但由于富含钠,增加肾脏和血管负荷,不主张孩子长期大量食用。(
1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