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光明乳业上半年的营收也因海外布局增色不少。2017年上半年,光明乳业营业收入为109亿元,同比增长6.36%;净利润为3.66亿元,同比增长52.17%。值得注意的是,光明乳业控股的海外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去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也增长明显,实现营业收入20.03亿元,同比增长39%。
有业内人士指出,奶粉新政的实施,乳企通过收购国外奶粉企业,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从而在乳业市场分一杯羹。从婴幼儿奶粉来看,近年来中国婴幼儿奶粉生产的门槛及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国内的乳制品企业去海外投资能够有效规避国内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收购保健品企业,两条腿走路也将成为一个趋势,在2018年乳企的海外布局效果将开始显现,整体也会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原奶:低迷持续缓慢回升
乳品企业离不开的上游原奶企业,2017年遭遇了寒冬之年,受到需求过于饱和以及收奶价格持续降低的影响,上游的原奶企业日子并不好过,这种状况也被业内人士预计将在2018年持续。
翻看各上市的上游乳企财报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国圣牧业绩就开始出现下滑。2016年,中国圣牧净利润为6.8亿元,同比下滑15%;营收为34.66亿元,同比增长11.8%。彼时中国圣牧表示,净利润大幅降低主要是非有机奶牛生物资产公平值调整亏损且应收贸易款项拨备大幅增加所致。
中国圣牧业绩下滑是整个奶源型乳企的一个缩影。国内另一上游乳企现代牧业2017年前三季度净亏损7.28亿元,相较2016年同期亏损增长了4.17亿元。2015年,现代牧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2016年亏损7亿多元,2017年一季度,现代牧业营收11.57亿元,亏损1.35亿元,2016年同期净利润为5569万元,由盈转亏。而另一家布局上游的东北乳企辉山乳业却遭遇债务危机,停牌至今。
有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国内原奶产业成本整体依然偏高,企业资金短缺、下游拓展以及养殖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大型的上游原奶企业进行大牧场养殖,一旦奶牛发生传染性疾病,对于整个牧场是致命的。因此为防止大范围传染病发生,导致上游乳企加大了资金投入,加之整个行业的收奶价格一直低迷,行业需求趋近饱和,2018年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上游乳企仍然会持续低迷。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