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X213px

宋昆冈:乳业重点是转变发展模式

来源(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者(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阅读()2022年8月17日

此外,国家食品监管部门自2010年以来对乳制品实施密集、全面的质量抽检制度,对乳制品是每季度全覆盖抽检1次,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是月月抽检全覆盖。就国家级监督抽检合格率而言,2015年乳制品为99.53%、婴配粉为96.10%;2020年乳制品为99.87%、婴配粉为99.89%。目前乳制品、婴配粉已成为我国高品质食品的代表,提振了消费信心,2021年国产婴配粉的市场占有率为76.1%。

记者:乳制品企业自身的升级改造有哪些成果?

宋昆冈:首先是奶源质量提升。奶源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十年来,乳品发展适度规模饲养,淘汰“庭院式饲养、副业式经营”的散养模式;倡导实施全产业链管理新模式,发展自有奶源;推广机械挤奶,对奶站进行整顿提升等,使原料乳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到2020年,企业自有奶源比例平均突破40%,约30%的企业达到50%,个别企业已实现100%。生鲜乳检验合格率99.8%,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生鲜乳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是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乳制品生产许可条件不仅规定了所用设备的加工能力,而且对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也有明确要求。上世纪90年代,我国所需乳品加工机械基本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乳品加工机械制造水平大幅提升,除检验检测仪器外,其他设备、包材等实现了国产化,达到或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是企业管理。生产许可证许可条件之一就是管理制度,包括原料及产品管理、人员要求管理、技术标准、工艺参数、企业采购、生产过程管理、产品防护管理、检验管理、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多个制度。比如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整记录每一包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档案信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上可追溯到原料来源,下可知晓在哪里销售。

推动乳业持续稳定发展

记者:我国乳制品行业还面临哪些矛盾和问题?

宋昆冈:“十三五”期间,中国乳业在整顿提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但也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原料奶生产增长乏力。“十三五”期间,全国奶类总产量增长7.1%,有19个省区为负增长;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2015年为28.16千克,2019年为23.49千克,下降16.58%,低于同期世界奶类产量增长速度。

二是乳制品产量增长放缓。“十三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减少了66家,5年间乳制品产量减少了0.08%,有13个省区为负增长,低于“十二五”期间28.9%的增长速度。

123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