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X213px

宋昆冈:乳业重点是转变发展模式

来源(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者(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阅读()2022年8月17日

三是中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随着小规模家庭养牛的不断退出,2021年我国奶牛存栏百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0%,几千头、上万头的养殖场都有相当的比例。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场三废处理投入多,饲草饲料供应难度大,需从国外大量进口,导致饲养成本高、奶价贵。

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我国奶畜养殖主要在北方,而消费区以东部和南方为主,“北奶南运”“西奶东运”现象越来越多。

五是都市型乳企与基地型乳企面临“冰火两重天”难题。都市型乳企由于资源条件所限及环保压力,奶牛饲养受到制约,有些企业不得不从数千公里外运奶。基地型乳企有丰富的奶源优势,但远离消费市场,产品基本是耐储存、便于远途运输的大包粉。近年来由于国产奶粉价格缺乏竞争力,导致产量逐渐减少,有些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六是乳制品市场处于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矛盾中。2021年全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2.3千克(包括国内生产和进口),目前各种液奶产品琳琅满目,已处于相对饱和状态,但原料型的乳粉、干酪、奶油、乳清制品、乳蛋白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七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从世界上近6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乳制品,进口量已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1/4。2020年,进口乳制品总货值折合人民币约1026.2亿元,相当于国内乳制品工业营业总收入的24.5%;折合成鲜奶约1950万吨,相当于国内原料奶总产量的55%。

记者:对于“十四五”期间的乳业发展有何建议?

宋昆冈:“十四五”期间,行业工作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开展国内国际联合与协作,推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具体包括:坚定走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奶畜养殖,快速提升自有奶源比例,解决奶源紧缺问题;引进良种奶畜,快速扩充高产畜群;支持城市型乳企与基地型乳企横向联合,把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叠加在一起;开展国际协作与联合,到资源优势国家建设生产基地,生产国内市场短缺的产品和成本高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以乳粉为主的基地型企业应因地制宜发展液体乳生产,以婴配粉为主的企业应重视发展成人粉,可考虑采用超滤工艺生产稀奶油、乳清粉、乳清蛋白粉等,以解决婴配粉原料供应问题。

123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