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行业老大到亏损大户,贝因美自2014年至今业绩持续低迷。在2016年半年报中,贝因美将公司业绩下降的原因归咎为,受市场假奶粉事件以及奶粉新政配方注册制过渡期行业秩序混论影响所致。
事实上,奶粉注册制早在2015年就提上日程,贝因美为处理库存曾授信给经销商,先发货后打款的政策,致使公司2015年的应收账款激增,而这一举措,也让贝因美承担了不少风险。
如果说贝因美的亏损与公司管理有一定的关系,那么雅士利的巨亏多少反映了行业的困境。
近日,蒙牛和雅士利同时发布了2016年业绩盈利预警公告,双方均表示在报告期内公司预计业绩亏损。
其实,作为国内两大巨头,在伊利股份奶粉大幅度增长带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拉大了与蒙牛乳业的距离,为赶超伊利,蒙牛做出了收购雅士利补充奶粉板块的举动,然而,这笔买卖不仅没有提升蒙牛业绩,反而成为累赘拖累蒙牛业绩,致使公司走上亏损。
纵观雅士利近两年来的业绩表现,可以用萎靡不振来形容。今年上半年,雅士利净利润约1500万元,同比下降80.06%;对于2016年全年业绩,公司预计亏损。
雅士利将2016年预亏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受进口品牌及跨境电商奶粉冲击较大、新西兰工厂利用率低增加成本,以及雅士利渠道转型及内部整合带来了更多成本费用。
不过,雅士利业绩下降的同时,伊利股份的奶粉板块在今年上半年也表现不佳。今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的营收同比下降了24.05%。
伊利股份在中报中表示,境外婴儿奶粉厂商通过海淘和跨境电商等渠道,快速抢占国内婴儿奶粉市场份额,致使在报告期内国产婴儿奶粉品牌的市占份额同比下降。
面对奶粉行业惨烈的竞争,部分奶粉企业开启转型之路,而做保健品成为奶粉企业下一个掘金点,合生元就是其中的一家。
继2015年9月以13.86亿澳元(相当于76.76亿港元)并购Swisse83%股权后,合生元再度加码,近日,公司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董事会决定以3.11亿澳元(相当于18.087亿港元)收购Swisse剩余小股东17%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并购一年来,Swisse销售得到强劲拉升。今年上半年,Swisse的收入同比增长34.9%,至12.84亿元,在合生元营收中的占比高达42.68%。
据合生元透露,2017年3月,合生元将启动Swisse的中国市场落地计划,未来将整合集团婴童渠道将其变成家庭健康营养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对于收购Swisse一事,合生元称,Swisse能够给集团带来独有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