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产能过剩、跨境电商冲击、奶粉新政出台,这些因素都对国内奶粉企业的发展增加了障碍,特别是在配方奶粉注册制的实施,让那些拥有多个配方品牌的乳企开始集中处理库存,价格战也就变得更加激烈。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我国配方奶粉行业实施注册制的必要性。
数据显示,国内配方乳粉品牌线上与线下两者合计大约有3000多个,一个奶粉企业,可以生产几十个甚至近百个系列,一方多品牌现象严重,有的企业为调动零售店积极性,推出零售店专卖产品,实际上产品配方雷同,价格却差异很大;有些贴牌代工厂生产几十个品牌的奶粉实则都是使用同一配方,改头换面后又冒充新产品上市。按照国家注册制要求,未来每家乳企原则上不超过3个配方系列,估计品牌数量最多500个-600个。
也就是说大约有八成配方粉品牌退出市场。为此,2017年将是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拐点之年。
为解决品牌多而乱的现象,国家推出奶粉配注册制,旨在提高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准入门槛,按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解释,注册制将重点对企业研发能力、检验检测能力以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等进行审查,并将对产品的科学性、安全性进行专家审评。
“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并要求“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另外,无论是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奶粉都将纳入注册制的监管范围。
而在今年,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制政策的实施,成为配方奶粉行业的大事件,而其带给乳业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这一政策必将引发奶粉行业进一步洗牌。
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5年配方奶粉市场规模约为1151亿元,国内其它小品牌市占率约25%-30%。目前行业观察到的公认数据是176家(国内103家、国外73家)企业,注册制规定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如果以线上线下3000个品牌计算,大约80%的品牌将淘汰。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杂牌奶粉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当这些品牌退出市场后,将腾出大约200亿元的市场空间,而这块空间将利好国产奶粉企业。
“一线外资品牌价格带偏高渠道不够下沉,不具备抢占三线及以下城市奶粉市场的能力,预计三线及以下城市将腾出100亿元-200亿元的奶粉市场空间,大概率会被国产品牌瓜分,届时,贝因美、伊利、圣元、雅士利最为受益。加上,2017年全面二胎效应将正式释放红利,预计2017年奶粉需求量增加在5%-10%之间。”业内人士如此表示。